[一]、風電機組關鍵機械部件的典型故障
齒輪箱作為承載風輪和發電機的關鍵部件,長期工作在變速變載荷的惡劣工況下,梅花形彈性聯軸器產生的振動信號多包含高斯噪聲,且具有非平穩、非線性特點,容易發生的故障包括:齒輪損傷、軸承損壞、滲漏油、斷軸、潤滑不良、軸不對中、軸不平衡、油溫高等。
齒輪常見故障分析
(1)點蝕
齒輪工作一段時間后會出現點蝕故障。由于齒輪疲勞,在接觸面上形成細小的裂紋,裂紋擴展造成的金屬剝落現象。
(2)磨損
點蝕加劇會導致齒輪出現磨損,而齒輪磨損會使齒輪表面所承載的壓力增大、嚙合精度下降,增大齒輪失效的幾率。
(3)膠合
相互嚙合齒面受到破壞,引起接觸面金屬融焊,發生齒面撕落金屬的現象,很可能是由潤滑條件不好導致。
(4)齒輪斷齒
斷齒發生后,需要將齒輪箱換,風機直接無法工作。斷齒一般由小裂紋逐步擴大形成。但依據裂紋擴展的情況和斷齒原因,斷齒也會分為過載折斷、疲勞折斷以及隨機斷裂等。
2軸承常見故障分析
軸承在工作時,內外圈與滾動體表面之間受負荷的反復作用,也會產生點蝕、裂紋、表面剝落等故障。
(1)表面脫落
軸承內外圈和滾動體受交變載荷的作用,在表面下形成裂紋,然后產生剝坑,較后發展到大片剝落的現象。
(2)磨損
軸承磨損可以分為表面磨損和微振磨損。表面磨損由于異物侵入軸承,滾道和滾動體相對運動引起的。微振磨損發生在軸承不旋轉的時,振動使得滾動體和滾道間有反復的相對滑動產生的磨損現象。
(3)銹蝕
軸承生銹的主要原因是外部環境中水分或酸、堿性物質侵入軸承引起的。比如軸承長時間不工作,空氣中水分凝結成水滴附在軸承表面上引起生銹。
(4)保持架損壞
隨著時間的延長,軸承外圈的凹坑使得滾動體產生點蝕,進一步使保持架與滾動體的振動、噪聲與發熱加劇,導致保持架損壞,甚至斷裂。
起升運行的驅動系統包括機構系統和零部件系統,是起升各裝卸動作的。根據通用起升機構特點可分為起升機構、小車運行機構、大車運行機構和俯仰機構,液壓系統(包括吊具伸縮旋轉、掛艙保護等)和托繩機構也是出現故障較多的部位,應急機構的配置狀況是相應機構應急操作的。各運行機構的主零部件主要由制動器、減速器(齒輪)、聯軸器、軸承、滑輪等組成,另外起升、俯仰及牽引式小車運行機構還由卷筒、鋼絲繩等組成,大小車運行機構還有車輪組成。
[二]、建筑用起重機的檢驗項目
1、技術資料的檢驗
起重機在使用的過程中,使用企業應該要求制造單位提供相應的資格證明,制造單位還應該提供建筑起重機的電氣原理圖、總圖、主要受力構件圖以及安裝使用維護的說明書等,起重機的維修保養合同以及檢驗報告也應該到位。
2、建筑起重機的整機外觀
起重機的相關部位應該清晰標識出額定起重量,在建筑起重機上應該具有供檢修作業以及輔助的維修平臺。建筑起重機的整體部件質量要達標,就受力構件而言,整體要穩定,不能產生裂紋以及發生塑性形變。起重機在整體穩定性無法時,應該申請報廢處理;假如起重機因為塑性形變嚴重導致起重機運行危險時,及時進行,起重機銹蝕應該在原厚度的10%范圍內。產生的裂紋要及時進行相應的工作,工作無法進行時,應該申請報廢處理。
3、無損探傷與靜載試驗
無損探傷主要是對起重機的主要部件進行的,齒式聯軸器對主要受力部件可以采用磁粉探傷的方式;對于主梁受拉區的腹板以及翼緣板的無傷探傷可以采用超聲波探傷或者射線探傷。靜載試驗可以對起重機的使用性進行驗證,操作步驟為:起重機起吊額定載荷并升高至10~20cm高,將載荷重量無沖擊地加載至1.25倍,懸空時間應該超過10min,在懸空結束后對起重機的相關部件進行檢查.檢測起重機是否存在隱患。
4、裝置檢測
對起重機械需要進行檢測的裝置主要包括:起重限制器、超速保護裝置、位置限制器(包括行程限位器、顯示及偏斜調整裝置、起升高度限位器和緩沖器等)以及防風裝置(包括別軌器、夾軌器、防風鐵鞋、錨定裝置、防風纜)。在使用過程中上述裝置容易放生損壞、或拆、失效等問題,事故極易因為裝置的缺失而發生。在對裝置檢測的過程中要采取合理的檢測方法。
5、理化試驗檢測
對起重機的化學性能、工藝性能及物理性能進行檢驗是起重機理化性能檢測的主要內容,整個監測過程中會分析起重機的機械成分和化學成分,進而完成起重機械整體檢測材料性質的工作,對起重機材料檢驗是能夠滿足規定標準對硬度及強度的要求。檢驗工作的有關人員還要分析全屬材料中的晶體腐蝕、晶體粒度以及夾雜物,從而對起重機的整體質量進行了解。